搜贴子 搜作者(贴子) 搜作者(回复)
台州家教网首页 | 
社区首页 > 语文专区 > 浏览
楼主
关于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探讨李总平

小学语文的教学,正在着重对学法进行改革。即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以改变教师的教法不当而引起的学生发展滞后现象。

学校教育,也正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协调因素。因为,学生的走向绝大多数要通过学校教育走向社会的。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形成或协助学生掌握高效学法的关键。而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又是师生互动的主阵地。教师的教法陈旧或枯燥或代替学生学习,自然不能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以充分而合理的发挥。所以,要使用科学的且学生乐行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毋庸置疑,语文教学是要立足于“大语文观”的。即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子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相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与人格也就尤为重要。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然而,一旦他们付出努力得到外界的肯定时,那种成就感往往会激发出他们更高的热情与更持久的行为。

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教材和教师为依赖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与教材再也不是学习信息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的来源,这些不再是学生关注的主角,学生所要面对的是信息化的生活,如《新课标》所言: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所要学习的除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又如“新课标”所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尽管我们的教材将来会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编用权,但现在还是既定的。但无论与否,在学习方法与评价方式上都是值得探究的。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们可将学习过程化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交流、确定研究问题、再深入研究、上交或与同学交流以得到评价反馈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

这里也可以勉强叫“课前”预习阶段,因为这一预习并非一定要在课前,有些也是据需要在课上进行的。但无论如何,其实质是不变的:即这是学生个体对教材即与之相关信息的初步的独立的处理阶段,它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性阶段。

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的学习,是非常注重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原则的。那么小学语文的“序”是什么呢?根据我们从上学到如今所教学的教材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首先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在认知上由易到难的原则。即教材在编排上是由字、词、句、段、篇的顺序逐步提高学生认知思维的水平的。这是语文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突出体现。其次,由于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也就自然遵循着文学的基本学习原理:及牵涉到历史背景、作者的生活际遇、文章自身特点、文体常识等宏观方面的知识。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突出体现之处。而同时,我们也就可以称之为语文教学的“循序渐进”了吧!

“厚积薄发”的说法是自古有之的,这里不再赘述。“积”就是学生处理信息的过程,“发”则是学以致用中的用。从学到用,这是个几乎不太成比例的过程,即“学”多“用”少。

因此,我们所设计的预习阶段,也正是学生摄入大量信息的阶段。

俗话说,“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为小学生应准备的是什么样的“器”呢?自然是处有大量信息的“器”。鉴于从小学一年级到五(或六)年级毕业,我推荐如下“器”:

A、1、《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2、《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3、《成语典故词典》

4、《简明文学词典》

5、《现代汉语词典》 (双语版、外研社)

6、《中外文学教程及作品》

B、1、家用网络多媒体电脑一台

2、能进行拼音与生字教学的多媒体软件及其它语文教学软件。

3、便携式电脑词典一台

以上“器”只是典型的几件,下面我们来讲“用”。即实施预习的步骤。教材的编排是以独立成篇的文章为单位的。所以我们也从文章的篇入手。

一、初读课文,标划出生字词,解决字词障碍。

对于生字,要注意从音、形、义之个方面进行学习。

1、 音

要写出其音序查字法之大写字母,要找出三个左右的同音字或近音字,进行比较性的组词。所组的词语可在读懂字典或词典上的例词之后直接抄写下来。

2、形

要写出该字的部首、剩余笔画,要知道该字的笔顺。这时,可借助于《小学生全笔顺字典要写出学生自己认为易混淆的形近字,并参照工具书进行组词。

2、 义

要将该字在课文词语中的义项抄录下来,并能够进行口头解释。并运用文章中包含该字的词语或课文上抄写一个例句或仿造一句或结合造出一个句子。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制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詹天佑》这篇文章里,我们来学习“测”字:



测:测量

原词:勘测—1 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工具书比较厚重,携带不便,但是资料详室。具有权威性,因此较适合在家里使用。电子词典轻便易携,且储存的信息量大,但往往不够详实生动,所以较适合应急性的场合,如在校的课堂预习。这里常用的工具 应是: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全笔顺字典》《成语典故词典》。

二、再读课文,结合历史背景,人物经历、文学体裁常识,读懂课文,读取相关的大量信息。

1、 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致的思想内容。

2、 查找作者,了解作者一生经历,尤其是写作该文章时的思想状况及其文章中表达或包含思想感情的关系。可查找中外文学教程,或《简明文学词典》。

3、 根据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历史社会状况,并思考社会环境与作者的思想及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可参照中外文学教程。

4、 再读课文,以熟悉历史作者文章之间的关系。可参照相关文学评论分析文章,学习该文章的表达方法。以积累相关修养。

这个阶段学生需处理信息量巨大,且多由学生独立在家完成,因此也就易造成形式上的流失。但这是必行的。即必须对学生进行扎实进取的严禁学风的培养。如果在课堂上,那又自然好得多,因为有教师的组织。然而,学生所需的工具书又未必能带齐——太笨重了!所以,只能寄托于电子工具的使用,然而其详实性又未必可靠。所以,我们只能从两个途径上来尝试着改造:

强化学生携带、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使之自觉而行,但还是太笨重了。

加强学校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为学生提供充分而有条理的信息资源网。初步建设中,由于资金与操作难易程度的因素,我们需建设一座信息全面的网络化图书馆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轮流阅览室先对信息的检索阅读。这也是继而将建设成的校园网的信息核心。继而,将各班设置一台与图书馆信息中心连接的网络多媒体电脑,以确保班级能够分享学校的信息资源。第三步,这是注入资金最大的一项落实信息共享的工作,即给每张课桌接上网络接口,确保每个学生能够享受学校的信息库。至于学生使用的电脑终端是便携式的还是固定的这都可以灵活掌握。这项工程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需要,也是其它学科的发展需要。而作为学生本身,则是尽可能地加强学习观念上的改造,学习方式上的投资。以及学习毅志与意识上的磨练。

例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五年制语文第十册《草船借箭》一文时,可如法炮制:

1、 粗读课文,可了解到:课文写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凭借其博学多识,神机妙算战胜了周瑜想以造箭之难来谋害诸葛亮的阴谋的经过,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与敬,对周瑜的嘲笑。

2、 查找作者。经查,此文 据《三国演义》原著的改编文,原著罗贯中,是历史学者。著此书是他的愿望。此书表达了他自己的历史观点,对人物的感情则是褒贬如是。

3、 结合历史背景。元末明初,社会纷争未平。《三国演义》所描述的也是诸国征战中的斗志斗勇之事。作者是有政治报复的作家,所以在文章中自然流露出了对诸葛亮的“出神入化”的敬佩与羡慕。

4、 再读课文,与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本外的信息融入并与课文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吸收。这就如同原来“只见树木”,现在还可见到“森林”。

5、 参读有关论文文章,学习写法。学生可以查到这段文章运用了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在结构上是按时间顺序层次推进,结尾又用了画龙点睛的手法。

也许,这有些超出大纲,但却没有超越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如果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正常的。因为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求知与积累。能否“薄发”,则是将来的事!

第二阶段,课堂的交流与展示阶段

这是学生将预习到的信息表达出来的阶段,是都在释放而寄希望于碰撞出火花来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分两步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的信息交流活动。

这将占去第二阶段学习的多半时间。组建小组的原则以自愿结合为主,应为四人一组,有分工,分别为组织、汇总、记疑、发言四人—(1)组织人员,主要负责安排好小组内交流信息的秩序,确保小组成员能各尽其言。(2)汇总人员,负责汇总全组人员发言的要点,在对每个人发言要点记录的基础上,归纳出本组人员信息交流的要点。(3)记疑人员,负责记录下本组每个同学在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并最终归纳引导在组内解决疑问,如果不能解决,则在全班交流中提出疑问,向全班同学求援。(4)发言人员,负责与汇总员、记疑员紧密合作,及时准确地将本组的信息与外界进行汇报或置疑,必要时是改组的辩论员。

1. 教师组织的全班信息交流活动。

教师作为组织者,对该项学习内容的交流组织起到的是提纲携领与引疑、解疑的作用。提纲携领,就是以学生预习的顺序为要领进行串联,使学生小组将信息点逐发言补充完整。引疑 、解疑就是使各小组存在的疑问能够得到公布,并尽量依靠学生掌握的信息解决问题,如果以此解决不了,则教师要进行解疑并告之信息来源或指明解疑的方法。

这第二阶段的交流是每个学生都热衷参与的,因为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心理。

如果有的同学偶尔没有完成预习,相信这丰富的信息交流也是足以使其顿开茅塞的。

学生在这个阶段,锻炼说话、记录、组织、等能力。比起第一阶段的搜集整理信息来说,自然是又高了一级。

第三阶段,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首先要有问题。第二阶段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被释放出来,其间必然会产生碰撞,这就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了起码的客观条件。再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思考的问题也就随之而异。教师作为这个情境中的催化因素,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去思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有了“问题”,学生们就可以自主确定自己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从而制度研究的可行性计划,继而进行落实。

第四阶段,深入研究。他们可以独立去研究,也可以自愿结组合作研究。但无论哪种,教师都应给予其研究方案上的指导。决定独立研究的同学。要注意切实根据所研究的题目去查阅资料,确保实施步骤是清晰见效的。合作研究的同学,除了实施步骤的合理,还要注意分工的严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请求家长的协助。

研究的途径除了前面提供的工具书、参考书,他们还可以借助于网络上的资源,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

研究的操作方法大致可以这样进行:

1找到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书籍、文章、影音资料等,然后逐项进行研读。

2在研读的过程中逐项进行记录。其形式可为:

“资料第几项、名称、类型,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大致内容,什么观点或说明什么。“一直到将所有的资料研读、记录完毕,就该整理归纳了。

分析归纳,得出自己的研读结论。

学生将分析每一项资料得出的看法综合起来,即一条一条连 起来,整合成一段完整的话,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表达的全部的观点。如果不是,再继续思考补充:如果是了,就可以在记录每一项资料之后的整合 后,明确写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研究一个问题是艰难的,但同时也是快乐的。学生必然会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体味到更多的乐趣的。

第五阶段,谋求反馈的阶段。

学生辛辛苦苦地研究了许久,总希望得到外界的评价,尤其是积极肯定的评价。因此,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研究报告乃至研究过程中所用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者上交给老师,以求得研究的评价。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得到的评价可能是积极肯定的,也可能有着重大分歧,但无论如何,学生都应记录下评价的结果,并获得评价方的评价依据,然后进行理智的核实,用自己的头脑,再次对信息进行理智的判断,这才是科学的做法。对于教师评价,也应如法炮制,而不应迷信。

教师,除了要认真批阅学生的研究“成果”外,更重要的则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无论是在研究的结论性报告上,还是搭建的课堂展台上,一定要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放在第一位,把教给学生严肃认真的研究精神放在第一位。

以上五个阶段,阐述了学习语文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是其方向性是必然的。其操作性是科学的。

在运用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 要注意对生活中多媒体资料的引入。

第二 注意各自的侧重点。

语文课程的安排,决定了学生并非要“研究”每一篇文章,时间上也不允许。所以,教师安排起来,也就要注意在时间分配上的侧重。一般的是,典型文章安排学生在课下做,要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衔接,要侧重系统性,最起码要逐步教会孩子们这种方法。安排在学生在课堂内学习课文的,说明时间紧迫,教师则应该重要更多的让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只是点拨出重点就可以了。即要注意知识的重点。

第三 注意形式上的灵活运用,是为了促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小组交流、专题性的研究、有取有舍的学习等形式的变换,其实质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严谨扎实的科学学习习惯。


李老师书
2007/7/7
作者:李老师(476560)07-07-07 17:42回复此贴
1楼
此文有见地.
"作者是有政治报复的作家"一句中用词似有不当.

'报复'应为"抱负"
作者:赵老师(274115)07-07-07 18:18回复此贴
共有回复1篇 1
回复内容:
百分·台州家教网 ©2003-2015